整个纪录片是以时间线来讲述河西走廊的方方面面的,一集一个主题,每集的时间跨度大概是1-2个朝代,涵盖内容包括河西走廊的开辟,兴起,政治,军事,文化,宗教传播,以及敦煌石窟,自然资源,衰败等等,因为每集的时间跨度限定,因此在描述河西走廊的某一个维度时,就限制了只能描述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内容,对于了解河西走廊的某一个方面详细内容多少有影响,比如对于敦煌石窟,石窟建造的时间跨度超过1000年,因为纪录片的描述方式,所以只能详细的介绍了唐朝的所建石窟,其他年代的石窟便一笔带过了,不能不说有些可惜。
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,即使被困匈奴多年,却也使者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,虽然西域诸国联合抗胡的目的没有达成,但是在哪个信息封闭的年代,张骞作为一个在匈奴呆过多年的人,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匈奴了,这对于之后汉武帝挥师灭胡是至关重要的
霍去病三抗匈奴,终于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国板块
常惠和解忧公主最终促成了汉朝与西域国家(乌孙)联合抗匈奴的历史,屯垦戍边政策至今被视为国策,屯垦戍边是赵充国提出来的
汉之后和北魏前河西走廊的儒家文化的发展 汉以后国内经历了非常长一顿时间的混战,三国鼎立之后五胡混乱,为了躲避战乱,大家世族一部分南下,到东晋,一部分越过黄河到了河西走廊,这段时间内政权基本上就是各种凉了,前凉,后凉,南凉,北凉,西凉。 此时中原混战,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,更不要说什么文化传承了,所以河西走廊从某种程度上保存了中原文化。
宗教在河西走廊的发展,尤指佛教,鸠摩罗什在被困河西走廊的十几年,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不是鸠摩罗什被困十几年,无人生自由全新全新的投入译经,也许他也不会成为那么伟大的译经家
在中原混乱后,丝绸之路的贸易在河西走廊的重建,裴矩绘成《西域图记》,可惜只剩书序和三条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了。然后对于隋炀帝的看法也有很大的改变,历史书上对于杨广的描述也就是简单的荒淫暴君,但是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君王,而且行动力非常强,开凿运河,开疆拓土,创建科举制度,重开丝绸之路,每一件事放在一个皇帝身上都是功劳一件,可惜放到一个皇帝身上,还是一个在位仅仅14年的皇帝身上,就必须套上劳财伤民几个字,欲速则不达,隋炀帝简直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,如果他的步伐能稍微放慢一点,历史会是怎么样,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一件事了,就像历史对他的评论:其功也卓,其罪也彰,罪在当代,功在千秋。
以李工建造220窟为缩影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发展
元朝在河西走廊,通过和谈的方式,将西藏纳入中国领土,纪录片里面写得挺冠冕堂皇的,但是多达纳进西藏就杀了500名僧人的事,提都没提,反倒是说蒙古首领被佛教感化
此时的河西走廊可以说是已经落寞了,不再有东西往来的商人,也没有僧人讲法造窟了,闭关锁国政策已将河西走廊作为东西方沟通的交通枢纽彻底切断
河西走廊是块风水宝地,拥有丰富的资源,油田,镍矿,凭借资源建立起来两座城市,嘉峪关市,和金昌市也是重要的战略通道,西气东送,河西走廊是重要的中转枢纽
最后着重说一点就是,音乐非常棒!有些地方背景乐响起的时候真的让人泪目!